设计进货出货区应考虑的因素
3. 收货出货功能是经常被考虑得最少,规划得最差的操作区域。忽视这些区域的规划会引起拥塞和混乱,这将导致严重的瓶颈问题并且对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及成本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必须保证获得相关资料使我们能够对影响这些区域规划的主要因素加以考虑:
5.1 车辆类型及大小
这方面在设计入口、车道回转区及停车场的面积时是重要的。我们应该记住,总的来讲配送中心是无法对供应商使用车辆的大小和类型加以控制的,所以设计应足够灵活以适应各种可能的车辆类型。
现阶段中国的运输行业尚处在雏形阶段,因此我们应把其未来发展考虑进去。要灵活设计使得场地能够处理较大型车辆,包括那些在现阶段并不经常使用的大型车辆。这一点很重要,尤其是当我们要支持250kms范围内各分店的配送工作时,用大型40尺货柜车进行多店货物合载的配送方式将成为最为经济的运输模式。
以下是需要考虑的几点内容:
l 车辆长度及类型(是否为标准车,货柜车或拖车)会影响道路、转弯空间及月台长度。
l 车辆底板高度会影响月台的高度或月台升降台的使用。
l 装卸货工作是机械处理还是人工处理或两者兼而有之将决定我们是否采用上升式月台,水平式月台,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l 车辆自重将影响回转区和停车场的设计与建造。
5.2 场地入口
这点对于管理有明显的影响,场地入口的设计对公司的企业形象有一定影响。如果等待进出场地的车辆引起频繁的交通阻塞,这将给我们与当地政府及当地道路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带来负面影响。场地入口受以下因素影响:
l 使用场地的车辆大小及类型。不同的车辆有不同的回转直径。
l 邻接的公路的大小及类型。
l 本地交通限制。
l 车辆流动频率。
5.3 场地内部交通动线
需要考虑的包括车辆流动、车辆回转及停车场。
l 规划车辆动线应避免交叉行车及盲目倒车并对场地的未来发展加以考虑。
l 回转区面积需求的计算应考虑:
1. 车辆的大小、类型及车流量。
2. 处理的货物类型。
3. 要求的流通速度。
l 停车场面积需求的计算应考虑:
1. 公司自有车辆。
2. 供应商车辆。
3. 员工自有车辆。
4. 参观者车辆。
设计场地内部交通流线时还应考虑到的因素有:
l 场地内部道路由有人监控的大门与公共道路隔开。
l 设置排列等候区或车辆暂停区使得车辆在进入月台装卸货前可以在此暂停。这样的区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月台不可能总是及时空出。这一区域可直接由交通控制室管理。按照高峰期所需的月台数来建设是很不经济的,并且事实上,即使按照此数量建也总是会有月台不够用的时候。车辆暂停区的大小取决于预计高峰流量与不同类型车辆的每次进场停留时间。排列等候各区应明确标注,不得占用或挡住回转区通路。
l 若设计出一种有效的交通控制模式,则月台的数量可以减少。
l 设计有效的排列等候区或车辆暂停区
1. 确定可能有的车辆类型数,并计算出高峰期的流量;
2. 检验当地现有或预期的交通模式;
3. 检验目前和预期的城市运输限制。
5.4 DC内外部土地分配
已获土地的大小及当地国土规划部门的规定使得设计指标是有限制的。现在预计可建4万平米,覆盖率为60%。这并不意味着内外空间分配就按这个比例进行。我们需就内部外部的需求进行评估,然后拿出一个的方案。
5.5 车辆排程
应评估未来的交通流量及交通频率并按时间段划分以计算出正确的停车位及等候区。在这方面计算上所花费的时间将可以避免出现大量车辆排队等候或大批货物滞留在装卸货区的情况。月台的需求数量取决于:
l 被处理商品数量及处理速度
l 装卸货车辆类型
l 预计交通流量
l 未来货物流量及交通流量的增长
l 成本预算限制
大量的月台停车位会增加建筑物的体积和相应的成本,被盗的风险也增加。然而,排列等候区或车辆暂停区更小,车辆的每次进场停留时间安排更合理,商品入库速度更快。
5.6.货物的兼容
进出货物有时须进行重新处理,以便商品入库或装车发货。拆板或拼版操作需要空间,栈板、笼车或其它日常用品及设备的存储也需要空间。
5.7. 环境因素与月台设计考虑因素
应注意主要风向,特别是在雨季时期。气候防护程度受所处理货物的特性以及运送或拣货车辆类型的影响。司机经常在等待把货物卸到月台上时,打开车上的货物遮盖物,假如在等待期间发生暴风雨的话,那么将对货物造成损坏。车辆在月台的周转时间应包括月台雨篷下打开货物遮盖物的时间。
装备雨篷的月台是常见的,且其通常提供4.5-6米的罩顶。雨篷与月台之间的距离应不少于净高为1.6米的车辆高度。雨篷应伸出建筑物外,以防止雨水滴落到车辆后面。
装置上升式月台的地方,上升坡度不应超过10%。月台前的4.6-7.6米处应为水平,这取决于车辆的大小。假如斜面直接连到月台面,那么集装箱车或有篷货车在其底板接触月台前,其车篷就很容易弄坏雨篷。同时,电动叉车与栈板叉车可能“搁浅”于由倾斜车床产生的凹凸处。
月台是非常危险的作业区,这就要求有好的照明设施。头顶照明须辐射到整个月台区,且应提供便携式或延伸式照明以照亮集装箱车或有篷货车的车体或车厢内。不应有眩光迷惑叉车手及其他装卸小组人员。
5.8. 交通控制/行政管理中心及司机设施的位置
控制中心的位置受货物性质及所需安全程度的影响。它应位于能够从同一点监控进出商品的位置。司机设施(厕所、休息室等)的位置也应考虑安全与控制因素。对于本公司的司机,也应考虑便于管理。
对于到访或供应商司机则不允许进入DC的工作区域,且不应与DC作业和保安员发展私人关系。假如他们在收货处理程序前进行栈板运搬,那么应严格监控他们的行动。
5.9. 安全与保卫
设计的所有方面应时刻考虑安全与保卫因素,那就是:
u 商品与人员安全
u 商品与公司财产的保卫
外围车流移动的地区部分也属于最危险的作业环境,尤其是晚上的作业。人员入口应予以严格控制,行人仅能行走于指定的人行道上。区域照明设计应保证安全及保卫的需要。入口大门的设计应包含对男、女员工进行经常的、全面的人身检查的装置。
设计内部布局时应考虑的因素
6. 设计DC内部布局时,以下几个主要原则须加以考虑:
u 各种作业活动的区域设置,应时刻谨记“使作业流畅”的原则,将堵塞点及瓶颈现象控制在最少状态或避免两者同时发生。类似于水通过管道流入容器的流动方式。因作业的中断而引起的不必要的混乱将影响整个系统的效率。
u 利用率须由可用的立体空间或支持各种作业的可用的建筑物空间来决定,应将相关辅助功能区的面积控制到,如电梯与输送机、修理设备、电池充电区、空栈板存储区等。
u 须设置便于取放货物的货架层,特别是对于快速流动的商品,在充分利用空间及进行有效作业之间取得平衡。
u 以上保持作业流畅、空间利用及方便取货的原则应综合平衡,以保证满足一定时间内一定货物量的流动要求。
7. 数据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7.1. 超市存货的大小与规模,以及历史数据的缺乏,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假定。这并不是一个大问题,只要意识到大部分数据分析结果是预测的,那么设计时就会比具备全面的、详细的数据保持更高的灵活性。另外,在DC投入使用的前几年里,超市将经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所以在灵活性体现方面就更具重要性。
7.2. 应包含的基本资料至少如下:
存货数据
l 产品编码数
l 尺寸/重量
l 要求存货的数量
l 特殊特征
l 季节变化
存货流动数据
l 每天的收货单量
l 每天的收货量
l 每天收到的产品编码的位数
l 每天要求完成的订单数
l 每一订单的产品编码数
l 每一产品编码的数量
l 特殊特征
l 车辆的类型与数量
l 正常作业时间
l 以上分类项的平均及数
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数据收集、分析资料单,我意识到虽然我们不得不作许多设定,但在某些方面我们已收集的数据是比较全面的。将存货进行归类,能够帮助我们决定哪些商品应通过DC,哪些应作直通式配送,哪些应作存储。
同时也应根据商品大小、流量及搬运特征进行归类,以便决定处理、存储每类商品的方式。
8. 关键区域的鉴定与评估标准
对已有资料与数据的分析应突出关键区域。这些因素将对内部设计造成的影响。在这一阶段,作业系统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设备或建筑物布局。关键区域通常或多或少包含以下标题中的一条或全部:
2 拣货/拣选作业
2 所需的存储量
2 商品的运搬和流动
评估标准是指判断建议方案是否满足了操作需求及公司需求的依据。根据评估标准,对传统处理方式及自动化处理方式进行检测与评定,从而作出选择。
只有在关键区域、作业方式及评估标准已明确并建立后,才能将设备布局及控制方式的需求转换成图纸形式,接下来也就能对建筑物形态及大小加以确定。
我建议规划阶段的下一步应着重于建立关键区域及评估标准。
规划结果
9. 规划阶段的最后部分,我们应明确以下有关DC的要点:
9.1. 建筑
u 建筑物大小、长度、宽度与高度
u 层数
u 建筑方式—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
u 场地及建筑物的入口
u 外部区域布局,进/出货区设计
u 供热、照明、通风系统
u 门的设计
u 楼板需求
u 建筑竣工的目标日期
9.2. DC的角色
u 处理商品
u 存储商品
u 直通式或通过式配送商品
u 流通率与作业水平
u 收、发货的方式
u 直通式配送的作业流程
u 存储/拣货/发货的作业流程
9.3. 可用的存储方式
u 货架、轻型料架的尺寸与类型
u 拣货面的设计
u 补货程序
u 特殊存储与处理需求
u 预发货加工
u 易接近存货
9.4. 物料处理
u 物料处理设备类型
u 输送机
u 分拣系统
u 通道与货架间过道
u 加工区
u 燃料及电力资源
9.5. 消防与保安
u 火灾风险评估
u 防火措施
u 库存与房屋的安全
u 以上各方面对布局的影响
9.6. 作业控制、行政管理与福利
u 作业办公室
u 行政管理办公室
u 救护设施
u 食堂
u 厕所
9.7. 成本(预估)
u 项目资本成本
u 可能出现的运作成本
结论----灵活性的重要性
10. 最终的规划结果具有高度灵活性是相当重要的。存储任务与处理需求将不断改变,特别是基于我们有如此多的数据是建立在假定或预测的基础上,在规划阶段我们应该不断的问自己:
“我们的建议方案能够迅速调整以适应变化吗?”
假如设计规划在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或者因不够灵活而不能随业务的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那么DC的建设也不可能对,也不可能按预定目标进行作业。不可避免的问题将产生,从而导致:
u 客户服务水平差
u 作业控制水平低
u 行政管理成本高
u 物料处理设备及设施的重复
u 经常出现无法对不可预料的事件作出及时反应